民生观察 | 打击侵害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力度不断加大,检察机关起诉犯罪人数达2773人
2023-12-04 950


根据《民生观察儿童专题监测指标》采集的信息分析,2023年10月儿童福利与保护方面呈现四个特点:


一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立法进一步完善。9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提出对未成年人实施网络暴力将依法从重处罚。《意见》从适用规则、处理规则、界限、取证、诉讼标准与衔接程序、维权等个方面明确了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内容。10月24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公布,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条例是我国首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这是我国首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共七章60条,重点规定了未成年人网络素养促进、网络信息内容规范、个人信息网络保护和沉迷网络防治等方面的内容。据不完全统计,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以来,我国先后出台5项相关政策,2项专项行动,检察机关起诉成年人涉嫌利用电信网络侵害未成年人犯罪1.16万人。聚焦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完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系。


二是多地启动普惠性托育试点工作。10月25日起至2025年12月底,北京市将开展普惠托育服务试点工作。普惠试点机构园所经认定后,将比照北京市现行普惠性幼儿园补助政策享受生均定额补助和租金补助。广州已在11个区开展普惠托育试点,全市33家试点机构提供1453个托位,市财政给予资金奖补。浙江首批选择17个试点,开启为期一年的试点探索工作。各地普惠性托育试点工作的推进,有助于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普惠托育基本公共服务主要做法和典型经验,推动全国普惠托育服务事业发展。


三是多地多维度推进儿童友好工作。在政策方面,常州发布《常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从医疗健康、托幼服务、场地设施、活动设计、帮扶服务等方面开展29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重点项目。上海发布《上海市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按照政策友好、服务友好、权利友好、空间友好、环境友好五个方面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在环境方面,浙江临海首创提出“文旅友好”理念,以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以“文旅友好”推动“儿童友好”,打造具有临海辨识度的儿童文旅品牌。在空间方面,南京遴选19家儿童友好试点单位,聚焦学校、医院、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等儿童活动的高频场景,主要从政策制度、公共服务、空间建设、儿童参与等方面,发挥友好示范引导作用,树立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行业标杆和区域样板。


四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取得积极进展。10月10日,第三十二个“世界精神卫生日”正式启动,以“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为主题,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增进健康福祉。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联合开展宣传活动。近年来,我国加强儿童心理健康的促进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有关意见》,在全国开展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试点工作,试点地区96%的村和社区,包括100%的高校和将近95%的中小学都设立了心理辅导室或者社会工作室。同时制定出台相关诊疗指南和技术规范,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开展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妇幼健康促进行动和中小学生健康促进行动等专项行动,不断完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障机制与服务体系。




打击侵害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力度不断加大,检察机关起诉犯罪人数达2773人


2016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救助保护机制;201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各部门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工作职责;2020年,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服务保障“六稳”“六保”的意见》,加大对侵害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犯罪打击力度。


据2023年6月1日最高检发布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2),2018年到2020年,检察机关起诉侵害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人数呈下降趋势,从2018年的2808人减少到2020年的2521人,增长率分别为-18%、-8%和-3%;2020年至2022年,检察机关起诉侵害农村留守儿童犯罪人数分别为2521人、2599人、2773人,增长率分别为3%和6%,与2018-2020年相比,检察机关起诉侵害农村留守儿童犯罪人数增长率仍呈上升趋势。从过去五年的数据来看,虽然起诉侵害农村留守儿童犯罪人数有所上升,但整体增长率趋缓。


640.png

图表1. 2018-2022年侵害农村留守儿童犯罪情况




湖北孝昌-打造基层儿童服务人才队伍的探索与创新


湖北省孝感县是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童伴妈妈”项目资助点,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技术支持下,针对基层儿童主任人员队伍力量薄弱、经费保障力量不足的情况,基于本地儿童服务人才队伍建设需求,开创性优化基层儿童服务人才队伍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成功地打造了一支专业化、稳定化、高效化的基层儿童服务人才队伍,为全县儿童提供了更加优质、多样、有温度的服务。不仅提升了基层儿童工作者自身的能力和价值,也促进了基层民政工作的发展和创新,为全国基层儿童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树立了典范。


第一,制定三套工作办法,激活基层儿童工作者积极性。


项目办制定施行了《孝昌县童伴妈妈绩效考核办法(试行)》《孝昌县童伴妈妈增设月绩效奖项方案(试行)》《孝昌县童伴妈妈项目“计分兑换物资”实施办法(试行)》三套工作办法,建立并落实了一套科学合理、有效激励的人才绩效考核和多样化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规范管理、服务指导的作用。孝昌县童伴妈妈绩效考核办法(试行)》将儿童主任的月绩效考核由300元/月调整至600元/月,由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和县民政局各拨付一半。月绩效考核根据儿童主任月度工作情况评分,每月按照分数与金额的比例进行发放。《孝昌县童伴妈妈增设月绩效奖项方案(试行)》在全县儿童主任绩效考核中增设“月明星”奖,奖励金额为200元,既是物质奖励,也通过展示各项目村活动成果,提供学习交流机会。《孝昌县童伴妈妈项目“计分兑换物资”实施办法(试行)》,通过将儿童主任的工作兑换成积分,项目村可将积分兑换成物资,用来在童伴之家开展活动,进一步激发儿童主任工作积极性,持续推进童伴之家活动开展。


此外,县项目办为全县儿童主任建立了“孝昌县童伴妈妈荣誉榜”,每年评选出10名优秀儿童主任,对其进行表彰和奖励,提高儿童主任的工作成就感和自豪感。


第二,以会代训开展能力建设,提升基层儿童工作者专业知识技能。


县项目办高度重视专业理论和实践行动相结合,切实提高基层儿童工作者专业知识,用“以会代训”的形式组织月调度会,积极分享经验、剖析问题,县项目办一一予以回应并解决,同时安排阶段性工作部署和主题活动,解决传统培训次数少,问题回应周期长的问题。三年来组织开展调度会36场,业务培训12场,巡查督导85轮。业务培训涵盖了童伴之家建设、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困境儿童保障服务、心理健康教育、性教育、法律知识等内容。培训方式包括专家授课、案例分析、现场教学、角色扮演等,有效地提高了儿童主任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增强了项目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孝昌县依托“童伴妈妈”项目,通过优化创新多渠道增加对基层儿童工作者的资金支持、专业服务支持,建立基层民政工作和基层儿童工作者培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机制,促进基层儿童工作者专业能力提升,为全国基层儿童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新思路。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统筹:高华俊

责编:李静 张栋

编辑:戴正

文章来源:民德咨询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