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机构介绍
首页
研究成果


导 语

我国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具有不均衡性与潜力。我国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背后具有不均衡性与潜力,这通过两个小事可以看出来:一是城市中的宠物粪便管理问题、二是垃圾的分类管理问题。从生活中看产业,生活性服务业这一百万亿量级的产业,的确有着实实在在的发展空间。而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基础是需要再发现。







发现百万亿产业的现实空间

——二论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战略 


最近听上海的一位朋友讲述这样的经历:他在外地会议之后到很有名的景区游览,希望将行李在公园售票处附近存放,结果发现公园管理处没有这项服务,于是只好拖着大箱子游览,很不方便。我的反问是:上海的大公园有这样的服务吗?他的回答是,这是必备的一项服务!


这看似一件小事,其实反映出我国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不均衡性与潜力。如果有名的大景区还缺乏类似的服务,说明会有不少的服务项目还有待开发。而这些项目,当然既能够收费,也能够促进就业。

同样的小事情在身边还可以发现不少。再举两个更为日常的大众生活矛盾:


一是城市中的宠物粪便管理问题。这在不少大城市中都是一个令人头疼的事情。在干净的街道上,如果有几处宠物狗的粪便,往往既妨碍景观,也会被路人不小心踩踏。更多的人是把狗的粪便扔到花草丛中,结果儿童进入其中更为尴尬。


很多地方已经有了提醒的标语,但解决起来往往不太见到成效。这其实反映了社会性服务业的管理问题:是完全依赖自觉还是要进行强制性的管理呢?香港、新加坡和欧美等地,均是通过罚款管理,我们还普遍处于倡导阶段!如果稍微拓展一下,对于宠物的管理问题还缺乏更为细腻的规范,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宠物伤人的现象,只好集中打击整治。本来,养宠物是生活性服务业的一项内容,有着完整的产业链,但如果一些环节管理不周,这样的行业就很难健全发展;


二是垃圾的分类管理问题。这恐怕更是一个挑战性极大的事情。因为香港今年已经颁布了有关规定,就是要对垃圾扔丢实行收费,结果遇到不少实际问题而推迟实行。


日本是垃圾管理最为规范的国家,一个高速路服务区的垃圾桶有十几个之多,甚至玻璃瓶与盖都要分类存放,这就意味着要对建筑物和公共习惯进行系统调整和约束。我们不少地方先从垃圾桶分类开始,一般分为3-4个垃圾桶。但垃圾桶的模样各有千秋。在这些地方,很少见到数字技术的应用。


这不禁让人想起德国一个地方为了管理好一片荒草的处理问题,还要建立起一个试验室,研究一下风向等相关要素,他们的日常生活问题竟然成了科学家们研究的对象。这样看来,我国生活性服务业的科研体系确实有太大的发展空间了。


其实,厕所革命,是更大的产业机会。有人计算,全国厕所一个更换周期,可能就要花费几十万亿元。但是,如果看一下这个行业的支持系统,既缺乏研究,也缺乏社会类组织。网上可以查到全国有三个城市建立起了厕所协会,但看不到其活动的消息。至于像日本那样建立起全国性的厕所协会,开发出相当系统的行业知识和管理规范,现在还不能想象。


从生活中看产业,生活性服务业这一百万亿量级的产业,的确有着实实在在的发展空间。它就蕴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与家家户户有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之中,确实有着巨大的产业发展机遇。


不过,如果稍微分析上述社会现象的共同特点,不难发现,许多生活性服务业的公共性和社会性很强,需要家庭、社区、商业、政府四边形的合力,这是与其他产业的重要区别之一。这些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这类问题,有的地方也有不少资金投入。


但是,如果缺乏志愿服务,缺乏发达的社区类社会组织与专业化的慈善组织,缺乏商业的参与,缺乏机制性的调整与健全,那就很难使好的政策得到落实。还以宠物狗的粪便管理为例,如果是街道路面上的花草归园林局管理,街道卫生归城管局管理,罚款事项需要更多的综合执法部门管理,基层社区怎么能够承担起责任呢?宠物类产业的发展,恐怕涉及更多的部门了。


看来,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基础是需要再发现。而这个发现,是相当不容易的。比如,一旦认为生活性小事情都可以将就,都可以凑合,那还怎么谈产业呢?如果认为社会参与会影响效率,不善于运用基层自治的力量,公共行为的升华如何可能呢?最为重要的是,生活性服务业最终是要提升各类服务质量,是要大众来更好地消费,如果不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又怎么会产生良性的消费市场呢?


需要注意的是,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与民风民俗联系密切,因而有着巨大的可塑性。如同各个地方的方言,植根于历史和文化传统,因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一样,包括心理咨询、养老、家政服务、休闲产业等,都有着地方的特色需要认知与把握。在这里,同样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这里所需要的,同样也是能够真正理解大众的急难愁盼,才能从一个在公园门口如何建立起存储服务的要求,发现更为广阔的商业机遇!


百万亿级的产业,有待社会的发现!